Amplite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Ex (nm) | - | Em (nm) | - |
分子量 | - | 溶剂 | - |
存储条件 | - |
产品货期
咨询
产品优势
1.即混即测"式操作流程:无需复杂前处理
2. 全组分优化试剂盒:含所有必需检测组分
3.高通量兼容性:完美适配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
适用范围
用于荧光素酶检测
产品介绍
常见的报告基因主要包括β-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酶和荧光素酶三大类。其中,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青睐:具有超高灵敏度(检测限可达10⁻¹⁸摩尔级)、绝大多数细胞无内源性背景干扰、宽达6个数量级的检测动态范围,同时兼具操作快速和经济高效的特点。源自北美萤火虫(Photinus pyralis)的荧光素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报告基因,其显著特性包括:即用型活性:无需任何翻译后修饰即可发挥功能、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即使高浓度表达也不会产生细胞毒性、跨物种适用性:可同时用于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该酶在ATP、镁离子和氧气存在下,能够高效催化荧光素底物的生物发光氧化反应。
Amplite®荧光素酶检测采用专利配方的发光底物,在与荧光素酶相互作用时可产生高强度发光信号。试剂盒提供经过优化的"即混即测"检测方案所需全部核心组分,兼容高通量液体处理系统,具有卓越的检测灵敏度,可满足各类超高灵敏度检测需求。
适用仪器
发光酶标仪 | |
推荐孔板: | 纯白色孔板 |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标准操作流程
实验概览
1.细胞/样本处理:96孔板:加入100 μL含测试化合物的培养基;384孔板:加入25 μL含测试化合物的培养基
2.加入等体积荧光素酶传感工作液
3.室温避光孵育10-20分钟
4.560 nm波长检测发光强度
重要注意事项
所有组分使用前需室温平衡
推荐使用白色微孔板以获得好的信号
工作液需避光保存
工作液配制
货号12518:将反应缓冲液(组分B)全部转移至荧光素酶传感器(组分A)瓶中,充分混匀
货号12519/12520:分别加入10 mL(12519)或100 mL(12520)反应缓冲液至传感器瓶中,混匀后转移回反应缓冲液瓶,需多次洗涤确保完全转移
注:工作液稳定性差,需现配现用
细胞样本制备指南:https://www.aatbio.com/resources/guides/cell-sample-preparation.html
标准检测流程
1. 加入10 μL(96孔)或5 μL(384孔)10X/5X测试化合物,空白孔加入等量缓冲液
2. 37°C,5% CO2培养箱,常规培养4小时至过夜
3.加入工作液:96孔板:每孔加入100ul荧光素酶传感工作液; 384孔板规:每孔加入25ul荧光素酶传感工作液
4.室温避光反应10-20分钟
5.使用化学发光检测仪监测各孔发光强度
建立标准的荧光素酶校准曲线:
注意:如果需要计算样品中荧光素酶的绝对含量,应在进行上述测定的同时生成荧光素酶标准曲线。
1.使用含 0.1%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 PBS 缓冲液对荧光素酶进行系列稀释,同时设置一个不含荧光素酶的样品(作为对照),用于测量背景发光值。
注意:通常荧光素酶浓度在 1 pg/mL 至 1 ng/mL 范围内较为合适。
2.向空板中加入 100 µL / 孔(96 孔板)或 25 µL / 孔(384 孔板)的稀释荧光素酶溶液。
3.加入 100 µL / 孔(96 孔板)或 25 µL / 孔(384 孔板)的荧光素酶工作液。
4.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 10-20 分钟,期间避光。
5.使用标准发光仪记录发光强度。
6.绘制荧光素酶标准曲线。
试剂应用文献
Use of Tox21 screening data to profile PFAS bioactivities on nuclear receptors, cellular stress pathways, and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Authors: Ooka, Masato and Sakamuru, Srilatha and Zhao, Jinghua and Qu, Yanyan and Fang, Yuhong and Tao, Dingyin and Huang, Ruili and Ferguson, Stephen and Reif, David and Simeonov, Anton and others,
Jour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4): 13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