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flag致电:029-68064558
搜索

PhosphoWorks 荧光磷酸盐检测试剂盒*红色荧光*

英文名称:PhosphoWorks™ Fluorimetric Phosphate Assay Kit *Red Fluorescence*
产品参数
Ex (nm)-Em (nm)-
分子量-溶剂-
存储条件-
产品概述

产品货期

咨询

 

产品优势

1.兼容96孔或384孔微孔板,无需分离步骤即可轻松实现自动化操作。

2.检测灵敏度可达0.1 µM

 

适用范围

磷酸盐检测

 

产品介绍

细胞利用多种磷酸盐(Pi)及多磷酸酯作为酶底物、第二信使、膜结构组分以及关键的能量储备。磷酸盐参与众多生物过程,例如磷酸酶、ATP酶及其他多种酶类在催化生化反应时,会促使无机磷酸盐从磷酸酯底物中释放。由于缺乏合适的检测底物,对许多磷酸酯代谢酶的检测一直存在困难,传统方法往往需要通过操作繁琐的比色法或放射性同位素法来测定无机磷酸盐的释放。

PhosphoWorks™荧光法磷酸盐检测试剂盒采用新型红色荧光磷酸盐探针,可高效测量任何产Pi酶的活性。该试剂盒能够灵敏检测Pi,为具有危险性的放射性方法及其他灵敏度较低的比色法提供了理想替代方案。其检测原理基于我们新型磷酸盐探针在吸光度和荧光强度方面的变化。试剂盒提供包括磷酸盐探针、磷酸盐标准品及检测缓冲液在内的全套必需试剂,检测灵敏度可达0.1 µM。

通过偶联双酶反应体系,该产品能够实时监测磷酸酶(如GTP酶、ATP酶)的磷酸盐释放动力学。检测过程兼容常规96孔或384孔微孔板模式,无需分离步骤即可轻松实现自动化操作。

 

适用仪器


荧光酶标仪  
Ex: 540 nm
Em: 590 nm
Cutoff: 570 nm
推荐孔板: 纯黑色孔板
实验方案

操作步骤

简要概述

准备测试样品或磷酸盐标准品(40μL)
加入等体积的分析缓冲液(40μL)
添加磷酸盐工作溶液(20μL)
在室温下孵育15至60分钟
监测Ex / Em = 540/590 nm处的荧光强度(截止= 570 nm)

 

溶液制备

1.制备储备溶液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未使用的储备溶液应分成一次性等分试样,并在制备后储存在-20°C。 避免反复冻融。
1.1磷酸盐储备液(125X):
在磷酸盐(组分B)中加入20μLDMSO,制成125X磷酸盐原液。

 

2.制备标准溶液

磷酸盐标准溶液
将50μL的1mM KH 2 PO 4(组分C)加入950μL去离子水或酶反应缓冲液中,得到50μM磷酸盐标准溶液(PS7)。 取50μM磷酸盐标准溶液(PS7)并进行1:2连续稀释,用去离子水或酶反应缓冲液得到连续稀释的磷酸盐标准品(PS6-PS1)。

 

3.制备工作溶液

将20μL125X磷酸盐储备溶液加入2.5 mL无菌H2O中,充分混合,制成磷酸盐工作溶液。 避免潜在的Pi污染。 注意:避免磷酸盐(组分B)直接暴露在光线下。 由于该测定法对Pi的高灵敏度,使用无Pi实验室器皿和试剂极为重要。

 

样品实验方案

在pH 6.5至7.4下进行磷酸盐测定

 

表1.实心黑色96孔微孔板中磷酸盐标准品和测试样品的布局。

PS =磷酸盐标准品(PS1-PS7,0.78至50μM),BL =空白对照,TS =测试样品。

BL BL TS TS
PS1 PS1 ... ...
PS2 PS2 ... ...
PS3 PS3    
PS4 PS4    
PS5 PS5    
PS6 PS6    
PS7 PS7    

 

表2.每个孔的试剂组成。

规格 试剂
PS1-PS7 40ul 连续稀释液(0.78至50μM)
BL 40ul H2O或酶反应缓冲液
TS 40ul 样品


1.根据表1和2中提供的布局制备磷酸盐标准品(PS),空白对照品(BL)和测试样品(TS)。对于384孔板,每孔使用20μL试剂代替40μL。

2.向磷酸盐标准品,空白对照和测试样品的每个孔中加入40μL测定缓冲液(组分A)和20μL磷酸盐工作溶液,使总磷酸盐测定体积为100μL/孔。 对于384孔板,在每个孔中加入20μL测定缓冲液(组分A)和10μL磷酸盐工作溶液,总体积为50μL/孔。

3.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孵育15至60分钟。

4.用Ex / Em = 540 / 590nm(截止值= 570nm)的荧光板读数器监测荧光增加。

 

试剂应用文献

Pseudomonas aeruginosa lasR-deficient mutant contributes to bacterial virulence through enhancing the PhoB-mediated pathway in response to host environment

Authors: Pan, Xiaolei and Yin, Liwen and Zhou, Dandan and Jin, Yongxin and Cheng, Zhihui and Ha, Un-Hwan and Jin, Shouguang and Wu, Weihui
Journal: mBio (2025): e01788--25